编号
lyqk009278
中文标题
国家级林业实验基地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91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21
卷号
0
期号
4
栏目名称
学术研究
中文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林业实验基地的创立和发展历程。根据建立国家级林业实验基地的实践,概括了实验基地在林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作用、运行机制和取得的成就。通过与国外林业实验基地对比,同时对标林草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趋势,对实验基地的发展问题和重大需求进行研判和分析,提出符合新时代林草科技创新战略需求的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通导遥一体化林火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CAFYBB2019ZB003)”。
起始页码
3
截止页码
7
通讯作者介绍
陈明山。E-mail:mingshan_1978@sina.com
E-mail
mingshan_1978@sina.com
分类号
F316.23
DOI
10.13456/j.cnki.lykt.2020.12.22.0003
参考文献
[1] 张守攻.骄人佳绩铸辉煌孜孜求新续腾飞[N].中国绿色时报, 2009-09-16.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历史沿革[EB/OL].http://www.caf.ac.cn/yqjj1/lsyg1.htm, 2020-11-25.
[3] 叶智. 不忘初心建设世界一流林业科研实验基地[N].中国绿色时报, 2019-10-23(2).
[4] 刘世荣. 妆得绿水青山助推金山银山[N].中国绿色时报, 2019-10-25(3).
[5] 杜洋文, 邓先珍, 周伟国, 等.油茶长林品种引进及综合评价[J].林业科技开发, 2014, 28(3):96-100.
[6] 潘正伟, 莫慧华, 潘祎, 等.科技兴林谱新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科技创新纪实[J].广西林业, 2019(5):17-19.
[7] 卢琦, 李新荣, 肖洪浪. 荒漠生态系统观测方法[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8] 张建国, 黄铨, 罗红梅.沙棘优良杂种选育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05(4):381-386.
[9] 周伟娟, 周海粟.站在东经115°北纬39°上看风景——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的发展之路[J].中国科技奖励, 2014(4):80-81.
[10] 谭新建.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旅游发展研究——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2):52-55.
[11] 李富.论美国林业科技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07(8):98-100.
[12] SKOVLIN J M. Fifty years of research progress:a historical document on the Starkey Experimental Forest and Range[M]. Portland, OR: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Pacific Northwest Research Station, 1991.
[13] 张大华, 梅秀英, 施季森.美国林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其战略[J].世界林业研究, 1999(5):3-5.
[14] JOSEPHSON H R. A history of forestry research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M]. Washington, DC:Miscellaneous, 1989.
[15] 赴芬兰森林可持续经营考察团, 方怀龙, 郝明.赴芬兰森林可持续经营考察报告[J].林业经济, 2015, 37(3):119-122.
[16] 梅秀英.芬兰林业管理对我国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的启示[J].林业资源管理, 2012(3):134-137.
[17] 田祖为.热林中心改革创新纪实[J].广西林业, 2003(5):45-46.
[18] 叶宗雄.国有林场的改革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9(9):184.
[19] 韦志奇.林业科研实验基地财政保障严重不足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 2012(16):10+12.
[20] 金满庆.关于建立林业科研实验基地[J].新疆林业, 1981(5):16-18+35.
[21] 程豪, 周琼琼.我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调查数据分析[J].今日科苑, 2018(5):76-82.
[22] 李溪林, 项永伦.林业实验基地的作用与管理[J].科研管理, 1991(3):36-39.
PDF全文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