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中国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编号 lyqk009856

中文标题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中国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刘贤淼  冉东亚 

作者单位 1. 国际竹藤中心 北京 100102;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 北京 100714

期刊名称 世界竹藤通讯 

年份 2022 

卷号 20

期号 4

栏目名称 竹藤文化 

中文摘要 竹子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华人的高尚情操。竹文化是传统文化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以其丰富而又独特的内涵,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意识和伦理道德,对民族的精神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原理和方法,分析中国竹文化精神象征、竹与文字、诗词、绘画和生活等的密切关系;从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竹文化的领导、竹文化在实践中发展、竹文化与时俱进竹文化教育和竹文化宣传方面等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竹文化  传承  发展  中国 

基金项目 国际竹藤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632015015)。

英文标题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Bamboo Culture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

作者英文名 Liu Xianmiao, Ran Dongya

单位英文名 1.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Bamboo and Rattan, Beijing 100102, China;
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

英文摘要 Bamboo not only beautifies people's life,but also cultivates and sublimates people's noble sentiment.Bamboo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and affects people's view of values,life consciousness and ethics with its rich and unique connotation,thus playing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nation.This paper applies Marxist views,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analyze the spiritual symbol of bamboo culture as well a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mboo and characters,poetry,painting and life.It proposes the path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bamboo culture in the new era in terms of adhering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over bamboo culture,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culture in practice,bamboo culture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bamboo culture education and bamboo culture publicity.

英文关键词 Marxism;bamboo culture;inheritance;development;China

起始页码 82

截止页码 87,92

作者简介 刘贤淼,研究员,从事竹/木基复合材料及其标准化研究。E-mail:liuxm206@163.com。

通讯作者介绍 冉东亚,二级巡视员,从事科技管理工作。E-mail:randongya@sina.com。

E-mail randongya@sina.com

DOI 10.12168/sjzttx.2022.04.017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经典作家关于文化问题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 2011-11-03(07).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2-04-13].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3] 李素霞,李延江.马克思文化观的方法论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3(4):32-35.
[4] 蒋桂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10):74-82, 126.
[5] 王永,辛明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 2020, 11(7):20-21.
[6] 韩美群.新时代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0(5):97-102.
[7] 辉朝茂,辉宇.历史长河里流淌的翠竹[J].生命世界, 2015(3):34-39.
[8] 代景丽.唐代咏竹题材诗论稿[D].吉林:吉林大学, 2012.
[9] 苗利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谈中国竹文化[J].青海党的生活. 2018(6):68-69.
[10] 孟庆东.中国古典文学中竹的审美意象[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11] 欧阳江南.竹子的身世[J].神州民俗(通俗版), 2011(3):7-19.
[12] 安娜,许珂,佟玲.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竹画丛谈[J].新视觉艺术, 2012(2):11-15.
[13] 于栋华.论中国画家性格与绘画风格的关系[D].天津:天津大学, 2015.
[14] 蓝晓光.竹简考竹[J].竹子学报, 2018, 37(3):1-6.
[15] 刘一山,万雍毅,伍安国.竹子与纸[J].纸和造纸, 2019, 38(3):41-44.
[16] 杨俊.中国古代建筑植物材料应用研究:草、竹、木[D].南京:东南大学, 2016.
[17] 叶菲.竹文化及其景观构建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18] 郑琼兰,曾辉,辉朝茂.竹子药用价值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8):224-226.
[19] 连彩萍,钟婧玮,陈红,等.中国竹乐器及其文化内涵分析[J].家具, 2022, 43(2):73-78.
[20] 蒋秀碧.花中四君子的实用价值[J].前沿, 2012(8):117-118.
[21] 孙子威.谈文化塑人与人才兴国[J].当代经济, 2014(9):36-38.
[22]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3] 陆卫明,孙喜红.论习近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析[J].社会主义研究, 2017(1):8-13, 172.
[24] 叶冬娜.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当代意蕴[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1):31-35.
[25] 林军.中国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0(5):84-88.
[26] 朱芷贤,陈其兵.四川省竹文化对竹产业发展的影响探析[J].世界竹藤通讯, 2018, 16(6):42-45.
[27] 刘从德,郭巧云.论习近平新时代观的文化底蕴[J].社会主义研究, 2019(4):1-9.
[28] 秦冰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21.
[29] 史冬辉.大学生竹文化认同现状初探[J].竹子学报, 2020, 39(2):74-78.
[30] 沈壮海,许家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实践引领[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9, 5(6):72-83.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