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台湾牛樟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编号 lyqk006924

中文标题 台湾牛樟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作者 黄淑燕 

作者单位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18 

卷号 0

期号 8

栏目名称 种苗繁育 

中文摘要 以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 Hay)当年生幼嫩带叶茎段作为外植体,设计了以MS、WPM、White为基本培养基及6-BA、NAA、ABT1、IBA为生长调节剂的组织快繁研究。经过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4个阶段的连续培养,最终获得牛樟幼苗。试验结果表明: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WPM+1.0 mg/L 6-BA+0.05 mg/L IBA,诱导率最高达87%;芽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为WPM+2.5 mg/L 6-BA+0.30 mg/L IBA,增殖系数最高可达5.1;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WPM+0.5 mg/L ABT1+0.05 mg/L IBA,生根率最高达88%。

关键词 台湾牛樟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  组织培养  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台湾牛樟无性繁殖技术研究(B1500206)847。

起始页码 25

截止页码 29

作者简介 黄淑燕(1986-),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园林植物组织培养和中药材GAP研究。

分类号 S792.23

DOI 10.13456/j.cnki.lykt.2018.08.009

参考文献 [1] 刘业经,吕福原,欧辰雄. 台湾树木志[M]. 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农学院,1994:104-131.
[2] 顾懿仁,蔡丽杏,王荣春,等. 牛樟在本省之生长情形及其繁殖试验效果初步报告[J]. 台湾林业,1984,10(5):4-9.
[3] 高毓斌,黄松根. 牛樟之扦插繁殖[J]. 林业试验所研究报告(季刊),1993,8(4):371-388.
[4] 曾群生. 牛樟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福建热作科技, 2011,36(2):21-23.
[5] 周张德堂. 台湾牛樟无性繁殖技术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6] 余小琴. 不同植物激素对牛樟扦插生根和生长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17(6):7-9.
[7] 魏立志. 牛樟无性繁殖初步试验结果[J]. 今日造林, 1974(57):71-72.
[8] 张淑华,何政坤,蔡锦莹. 牛樟之组织培养[J]. 台湾林业科学,2002,17(4):491-501.
[9] 辛亚龙,唐军荣,杨宇明,等. 牛樟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8):48-53.
[10] 林新春,曾余力,王晓芹,等. 牛樟体胚培养基及组培快繁方法:中国,200810121612[P].2011-02-09.
[11] 官锦燕,谭嘉娜,罗剑飘,等. 牛樟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0(4):63-68.
[12] 王蒂,陈劲枫. 植物组织培养(第2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3] 胡延吉. 植物育种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