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食用玫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



编号 lyqk007028

中文标题 食用玫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

作者 贾玉娟  丁天明  孙向春  秦新惠  刘永强 

作者单位 1.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2. 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18 

卷号 0

期号 9

栏目名称 种苗繁育 

中文摘要 在食用玫瑰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其外植体褐化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影响组培苗的成活率,决定着食用玫瑰组培工作的成功与否。为了控制外植体的褐化,分别进行了取材时间的不同选取、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选取、不同抗氧化剂的处理、消毒处理时间的不同等相关试验,结果表明:10月中旬取材能大大地降低污染率,且褐化程度低;选取茎尖及腋芽带茎段的外植体,其褐变率低;食用玫瑰外植体消毒前,使用2.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其褐化;深消毒中用0.1%的氯化贡溶液处理消毒效果佳,但处理时间的长短也很关键的,应根据材料的木质化程度选择适宜的处理时间。

关键词 食用玫瑰  组织培养  外植体  褐化 

基金项目 酒泉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食用玫瑰组织培养及非耕地栽培技术的研究。

起始页码 22

截止页码 26

作者简介 贾玉娟(1980-),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介绍 孙向春(1982-),助理研究员。E-mail:391217631@qq.com

E-mail 391217631@qq.com

分类号 Q949.776.4

DOI 10.13456/j.cnki.lykt.2018.09.006

参考文献 [1] 赵蓬晖,马红卫.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几个常见问题与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01,21(2):27-28.
[2] 郭艳,杨海玲.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解决途径[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14-16.
[3] 秦新惠,梁红艳.植物组织培养[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52-53.
[4] 孙小兵,郭素娟.成龄板栗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4):51-55.
[5] 秦新惠,崔兴林,武兴宝,等.沙地蛋白桑高效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经济林研究,2016,34(3):169-174.
[6] 张红晓,经剑颖.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3(3):66-69.
[7] 翟晓巧.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褐化控制策略[J].河南林业科技,2008,28(1):38-40.
[8] 晏本菊,李焕秀.梨外植体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的关系[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8,16(3):311-313.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