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采煤沉陷区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机制



编号 zgly00016172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采煤沉陷区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机制

作者 张玉云  万阳  田焕新  刘靓靓  周忠泽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15年12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Q948.8 

关键词 水生植物群落重构  苦草  生物学特性  竞争机制  采煤沉陷区 

文摘内容 采煤活动所致的动态沉陷湿地具有动态性、高潜水位和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探明此类人工重构湿地的水生植物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机制,有助于为采煤沉陷区湿地水生植物群落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淮南潘集区人工构建的苦草群落(Ass.Vallisneria natans)为例,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其他水生植物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1)沉陷区苦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浅水湖泊较一致。主要表现在苦草的繁殖方式、传粉方式、生活史方面,但研究区苦草以有性繁殖为主。2)沉陷区苦草能与以种子萌发形成的水烛群丛(Ass.Typha angustifolia)共生,但生物量低;在与形成两年以上的水烛群丛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水烛群丛盖度达到90%时苦草逐渐消失。3)沉陷区苦草在与浮叶植物莕菜群丛(Ass.Nymphoides peltatum)、苹群丛(Ass.Marsilea quadrifolia)竞争中处于弱势,其盖度、株高、生物量等指标都明显下降。4)沉陷区苦草在与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群丛(Ass.Potamogeton malaianus)竞争中处于劣势,苦草与沉水植物黑藻群丛(Ass.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群丛(Ass.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大茨藻群丛(Ass.Najas marina)、金鱼藻群丛(Ass.Ceratophyllum demersum)占据不同水层空间,种间竞争不强烈,能较好地共存。总之,苦草较之于相似生长型的植物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对于具有不同生活型,尤其是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处于竞争劣势。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