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科技成果

亚热带特色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库演变特征与增汇减排调控技术

成果号lyig10039663

项目名称亚热带特色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库演变特征与增汇减排调控技术

完成人 李永夫 李永春 姜培坤 宋绪忠 潘春霞 刘娟 张小平 刘恩斌 吴柏林 王翔 周建革

完成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龙游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杭州市萧山区农(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遂昌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年份2019

学科分类 220.45;经济林学

地域分类 浙江农林大学

主题词 板栗 雷竹 毛竹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汇 温室气体排放

获奖信息2019年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 2等奖

主要内容  本项目属林业科学技术领域。
板栗、毛竹、雷竹等是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特色经济林树种,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经济林种植林分类型单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同时,由于长期不合理的集约经营措施(施肥、林下植被去除等)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化学结构稳定性,从而对经济林土壤的碳汇功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探明经营措施对经济林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机制,研发经济林土壤增汇减排综合调控技术,是提高经济林土壤碳汇功能和提升经济林生态效益的关键所在。本成果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十余年的联合攻关研究,探明了板栗、毛竹、雷竹等亚热带特色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库演变特征,揭示了经济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微生物群落的耦合机制,研发了经济林土壤增汇减排调控技术,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1. 明确了施用化肥和去除林下植被的集约经营措施会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储量、活性碳库含量和有机碳化学结构稳定性;有机物料覆盖和大量化肥施用的集约经营措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稳定性。为集约经营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探明了雷竹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与真菌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酸性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与真菌群落及其降解功能之间的耦合机制,为研发酸性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微生物调控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3. 阐明了施肥、增施生物质炭和林下植被管理对板栗、毛竹、山核桃等经济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制,研发出施肥、增施生物质炭和林下植被管理等土壤增汇减排调控技术。对提升经济林土壤的碳汇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发表学术论文 57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23 篇( 13篇论文发表在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等 SCI 一区 TOP 期刊上、 ESI 高被引论文 2 篇、 ESI 热点论文2 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件、登记软件著作权 2 项;同时,本项目将机理机制研究与技术应用推广相结合,经济林土壤增汇减排调控技术累计推广面积 1.2 万余亩,提升了经济林土壤增汇减排的能力,促进了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浙江省林学会组织同行专家对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该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