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林业报告

超越2℃—国际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减排行动

编号lybgzw2020000255

报告名称超越2℃—国际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减排行动

编著者 世界自然基金会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年份2020

学科分类 220.65;林业经济学

报告类型研究报告

关键词 WWF 城市 气候变化 减排 低碳 绿色经济

目录1. 摘要
2. 研究背景
3. 研究目的
4. 研究范围及方法
5.“意愿城市”概览
除寒带外,各气候类型区内均有城市致力于零排放未来
超过80%的“意愿城市”来自中高收入及以上水平的经济体
大城市占比超过七成,且数量仍将增加
建筑和交通是城市主要的排放领域
6.“承诺城市”的气候减缓目标
7.“制定规划城市”的行动
7.1 编制气候行动规划
7.2 设计政策和行动
8. 典型案例介绍
8.1 行业案例
8.2 发达经济城市- 巴黎
8.3 中高收入城市- 香港
附录
表 1 “承诺城市”目标设定评价指标框架及分值
表 2 香港监测大型既有建筑的可行方案
表 3 意愿城市、承诺城市以及制定规划城市名单
图 1 “意愿城市”地理分布
图 2 “意愿城市”所在国的经济发展阶段
图 3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意愿城市”规划编制情况
图 4 “意愿城市”的人口规模情况
图 5 “意愿城市”的排放情况
图 6 目标设定先进性排名前20的城市名单
图 7 “承诺城市”中长期目标设定情况
图 8 部分城市阶段性行业目标概览
图 9 纽约市气候变化规划体系

摘要  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全球进入“后巴黎时代”。这份协议指出将“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将温升控制在2℃意味着2050年的排放要较2010年降低40-70%,而将温升控制在1.5℃则意味着2030年前,全球年排放需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削减45%,并在2050年前达成“零排放”的目标。
  长期低排放战略是继国家自主贡献之后,衡量各国长期减排努力的重要文件。《巴黎协定》要求所有缔约方在2020年前向公约秘书处通报长期低排放战略,以推动全球实现深度减排,弥合目标和既有排放路径间的差距。目前已有59个国家表示有意提交经过强化的气候行动计划(或国家自主贡献计划),另有11个国家已启动内部进程。中国将在2020年提交国家长期低排放战略。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碳约束逐渐显现。全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列,从目标设定、规划编制以及措施落实等方面逐步践行低碳转型。制定城市版“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是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进而实现绿色增长的基础。及时跟踪评估国际城市制定“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进展情况,有助于了解掌握城市低碳转型的前沿趋势,学习总结先行示范城市的创新经验,激励其他城市采取适宜和创新的方式制定中长期减排规划,推动城市系统性地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引领区域和国家进一步加快低碳转型。
  本报告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设定、规划编制以及政策措施等角度回顾并总结国内外城市为实现中长期减排目标或“零碳”排放所采取的行动,重点分析对国内城市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的政策和行动,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与国内城市行动的相关性,并尝试提出中国城市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建议。本报告旨在为有意深入了解城市中长期深度减排的政策制定者及研究者提供详实信息和决策参考。
  本研究以88个提出2050年减排意愿的城市(简称为“意愿城市”)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6个城市提出了明确承诺(简称“承诺城市”);34个城市可进行规划文本分析(简称“制定规划城市”),名单见附录。从“意愿城市”到“承诺城市”以及“制定规划城市”,其公开信息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路线图和政策也逐渐明确。鉴于此,本研究对“意愿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览,对“承诺城市”的目标设定进行梳理,对“制定规划城市”的政策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意愿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除寒带外,各气候类型区均有城市致力于零排放未来。“意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其中48个来自发达经济体,占比超过一半;35个来自发展中经济体,5个来自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城市编制了气候变化行动规划,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发展阶段的城市。此外,通过对“意愿城市”公开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分析发现,建筑和交通是其主要排放领域。
  对“承诺城市”目标设定的内容分析总结出具有先进性的城市目标至少符合以下特征:第一,将所有温室气体都纳入减排范围;第二,至少设定到2050年的深度减排目标;第三,通过政策或立法将气候目标固定,确保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第四,通过编制规划将气候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政策,支撑目标的实现;是否纳入碳抵消(碳汇)和航空减排目标设定并没有原则性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的城市承诺的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考虑语言及其他可能的局限性,本研究或许未能尽显城市承诺的内容。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主要包括通过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了解本地排放情况,制定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学术以及政策研究,针对主要排放领域设定目标及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开展面向公众的传播和交流活动等等。本研究主要介绍“制定规划城市”在规划中提出的主要行动和政策。
  城市管控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包括工业(含发电),“制定规划城市”提出的政策行动多聚焦在建筑、交通、电力及固体废弃物等行业。提升各行业减排目标是重中之重,与之配合的是经济激励和支持政策力度的增加。针对具体行业领域,不同城市的政策行动具有一些共性特点,如电力行业以减少化石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为主;交通行业主要通过电动化或者低碳燃料替代,并大力发展公共和慢行交通系统;建筑行业减排的核心是提高能效标并大幅提升电气化率;废弃物管理的焦点是提高回收利用率、提高分类比例,减少填埋垃圾数量。
  本研究发现,提出“深度减排”或“碳中和”目标的城市,在标准和政策目标的设定上会有明显提升,在研究中以“既有政策”和“深度减排或近零排放措施”加以区分;而经济激励和支持政策则在两种情景下都适用,从规划文本的内容上没有明显差别,需要进一步了解其执行细则才能说明其执行力度的变化。
  最后,报告从行业领域和城市整体两个角度总结分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行业案例方面,在建筑、交通、能源和废弃物四个主要排放领域中选取表现突出的城市进行介绍;城市案例方面,在“制定规划城市”中,参考经济发展水平、减排承诺质量、城市规模等因素分组,每组选一个典型城市进行介绍,重点针对其目标设定和政策措施亮点,为中国城市提供参考。

PDF文件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