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林业报告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

编号lybgzw2021000176

报告名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0年度报告

编著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年份2021

学科分类 220.1010;森林气象学

报告类型年度报告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出版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目录前言 1
一、强化顶层设计 3
(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3
(二)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研究\9
(三)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10
(四)启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编制工作\11
二、减缓气候变化 11
(一)调整产业结构\12
(二)节能提高能效\14
(三)优化能源结构\21
(四)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25
(五)增加生态系统碳汇\28
(六)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30
(七)低碳试点与地方行动\31
三、适应气候变化 32
(一)农业领域\32
(二)水资源领域\33
(三)森林和其他陆地生态系统\35
(四)海岸带和沿海生态系统\37
(五)城市领域\37
(六)人体健康领域\39
(七)综合防灾减灾\40
(八)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42
四、完善体制机制 43
(一)推动立法和标准制定\43
(二)推进绿色制度建设\44
(三)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47
五、加强基础能力 49
(一)加强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49
(二)强化科技支撑\51
(三)拓展学科建设\58
六、开展全民行动 59
(一)政府加强引导\59
(二)媒体广泛宣传\62
(三)全社会积极行动\63
七、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64
(一)推动联合国框架下气候多边进程\64
(二)参与其他多边气候谈判及合作\66
(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双边对话\68
(四)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69

摘要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战略规划制定、体制机制建设、社会意识提升和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7.9%,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2020年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主席9月22日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主席在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了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的四项新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相关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新的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治理污染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一步,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部署,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快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筹融合、协同增效,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为帮助各方全面了解2019年以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特编写本报告。

PDF文件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