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草原成果

北方草原合理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成果号lyig10031385

项目名称北方草原合理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完成人 张英俊 王成杰 赵和平 玉柱 罗海玲 黄顶 李学森 沈禹颖 殷国梅 刘刚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新疆畜牧科学院 兰州大学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年份2016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研究类别应用技术

地域分类 北京

主题词 北方草原退化 草原合理利用 草原适宜载畜率 放牧管理制度优化

主要内容  该项目针对中国北方草原退化问题所引发的草畜矛盾和生态安全等问题,以提高草原生产力,实现草畜平衡为切入点,围绕放牧家畜食性和食量精确测定、适宜载畜率的确定、草原固碳的影响途径机制与调控和草畜平衡模式构建等重大关键技术与难点,在中国北方主要草原区域开展了为期10年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创建了北方草原合理利用技术体系、提高了草原生产力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成果对于确保北方草原生态安全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1.创建了放牧家畜食性和食量的精准测定方法。采用饱和链烷、粪氮指数和近红外等技术,创建了中国北方复杂组分草原放牧家畜采食当量和采食组分的精确测定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为草原放牧家畜营养精准调控、优化放牧管理制度和草畜平衡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2.建立了草原适宜载畜率和优化放牧管理制度技术体系。确定了放牧家畜采食氮能平衡参数,建立了不同区域草原适宜载畜率的确定方法,构建了限时放牧加补饲的草原放牧家畜营养调控技术,研制开发草原放牧家畜功能性畜产品。该技术成果在中国北方不同类型草原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家畜生产效益提高20%以上,草原生产力提高25%-35%,为草原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3.阐明了草原放牧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影响途径和机制,创建了调控措施。综合研究了草原不同放牧加补饲的利用方式对固碳减排能力的影响大小,建立了提高固碳减排能力的家畜营养调控技术,使得放牧家畜甲烷气体排放减少26%,显著提高了草原生态服务功能。4.创建了北方不同区域草畜平衡模式,采用“产-学-研-推”一体化模式进行示范推广。通过放牧制度优化、载畜率精准测定和建立的草原主要牧草营养价值数据库等成果,研制了草畜界面生物学转化增效技术,研发了牧场草畜营养平衡模型管理软件,构建了草畜平衡模式并以草原技术推广部门为主体进行示范推广,草原畜牧业生产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提升了生态服务价值。该项目获得专利1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颁布行业和地方标准8项,发表论文195篇,其中SCI论文85篇,出版著作11部。培养博士22名,硕士90名。近三年累计培训2.4万人次,成果作为农业部主推技术广泛应用,近5年在中国北方主要草原区域累计建立核心示范区6500万亩,推广示范6亿余亩,占全国草原面积10%,草原生产力提高25%以上,植被盖度提高30%以上,家畜胴体重提高20%以上,农牧民年人均收入增长8-10%。该成果为国家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由任继周院士、南志标院士等鉴定和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其中在放牧家畜采食测定和草畜平衡模式优化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部分成果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