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沿线动态
编号sjly202500029
标题乌兹别克斯坦推动绿色空间建设
责任者 廖望
日期20250530
年份2025
页码13
国别/机构 乌兹别克斯坦
资料来源世界林草动态,2025(02)
正文内容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地势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是山地和丘陵(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延伸部分),中部和西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和沙漠地带(卡拉库姆和基齐尔库姆沙漠)。水资源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两大河流。
一、绿色空间项目启动背景和进展
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干热风每年会带来超过 7500 万 t 的尘埃和有毒盐分,污染空气,破坏土壤层,降低农业生产力。由于长期饱受非法采伐、水资源枯竭和过度放牧等影响,该国近年来沙尘暴频发,草原退化严重,植物种类显著减少,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尤其是布哈拉和纳沃伊地区,有将近 35hm2 的固沙植被消失,土地退化严重。
为应对上述问题,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林业委员会自 2018 年起在本国咸海地区采用抗旱植物骆驼刺,开展大规模造林活动,旨在保护土壤并减少过度蒸发。2018-2020 年,该地区逐渐加大种植规模,三年共种植了 217 年万棵树,其中 2020 年种植了 90 万棵树。同时,乌兹别克斯坦于 2023 年实施了苗圃和种质资源发展计划,旨在提高苗木质量和数量,确保植树造林所需的优质苗木供应,进而支持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
然而,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出现了超过 100 万棵树因在无灌溉系统土地上种植而未得到妥善的养护,导致树木存活率低下,许多树苗未能健康成长。缺乏有效的后期养护和灌溉系统使得已种植树木面临干旱、高温以及土壤贫瘠等严峻考验。为此,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提出实施绿色空间植树项目。
二、国土绿化重点方向和项目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于2025年3月宣布,实施绿色空间(Yashil Makon)植树项目,将为项目拨款 1 000 亿苏姆(约 8 000 万美元),同时计划吸引 5 000 万美元赠款,保障项目实施。这是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最具战略性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加强树木的可持续管理,综合解决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气候与城市问题。该项目作为全国一体化的新计划,解决了之前项目区域差异较大的弊端,构建了一整套绿色治理体系。该项目不仅涉及大规模植树造林行动及配套政策制定,还包括未来三年树木养护、病虫害防治和林木灌溉等后续工作。
在森林修复政策和管理机制方面,进一步扩大林业署的职责范围,强化荒漠化防治的职能。各地绿化组织(Yul Kukalam)也将纳入林业署系统统一管理。林业署将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繁育 1 亿株适宜苗木,并且将育苗成本降低 20%。为此,林业署将与科学院合作建立 20hm2 的试验区,针对退化牧场修复目标,培育种植最适宜的植物物种。为了进一步强化生态管理机制,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决定将 1 600 万 hm2 牧场的管理权划归至兽医和畜牧业发展委员会,并责令其制定三年计划,以推动沙漠地区生态修复。为了解决固沙植被消失的问题,要求加强两个沙漠和半沙漠区域的绿化任务实施力度,并要求乌兹别克斯坦航天局
(Uzbekcosmos)配合建立沙漠生态环境监测平台。
为保证“绿色空间”项目顺利完成,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指示各地区地方行政长官在其各辖区内划分 1hm2 土地用于绿地建设,0.5hm2 土地用于公共公园建设,并且在“公开预算”门户网站上公布相关地块的具体位置、详细信息和各地区推荐树种及其种植费用等信息。同时要求各地区在两年内配备 20 套小型灌溉设备,加强绿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与气候变化部部长阿齐兹·阿卜杜哈基莫夫和林业署署长尼佐姆丁·巴基罗夫将在项目支持下推进两项灌溉试验。第一项试验将在境内 27 个区实施打井工程,同时在加利亚拉尔区山区安装 10 块地膜,收集雨水和融雪,构建山区灌溉系统。第二项试验是将于 2025 年春季在乌兹别克斯坦 14 个区内面积 500hm2 的山地丘陵地区推行梯田式植树造林。这种梯田式植树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是山区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此外,“绿色空间”项目强调多利益方参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将向各社区的低收入家庭和孤寡老人分发果树苗,以此维持他们的生计。同时,还计划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在学校、医院、道路沿线等区域广泛种植树木。
三、森林生态修复的机遇与挑战
乌兹别克斯坦在推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迎来了诸多重要的机遇,这些机遇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1.生态修复需求迫切。咸海干涸引发的土地退化、沙尘暴和环境污染为大规模绿化提供了现实驱动力,也为植树造林项目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政策需求。
2.国家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并将植树造林作为国家环境战略的组成部分。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政府已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并吸引国际捐助,为项目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3.国际合作与技术引进。积极推进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利用现代造林技术、遥感监测系统和可持续管理经验,为绿色空间项目实施提供支持,以帮助乌兹别克斯坦能更精准地管理植树活动,实时监控植树成效,从而提高树木成活率,确保生态修复的长期效果。
然而,乌兹别克斯坦也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客观挑战:一是造林尤其是干旱区造林高度依赖灌溉系统,由于乌兹别克斯坦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仅为 100~200mm,水资源和造林树木成活率的保障面临巨大挑战。二是咸海区域土地盐碱化严重,需要采用特别耐盐碱物种及加强土壤改良,并且树种选择受限,成活率普遍不高,后期维护(如灌溉、除草、防病虫害)投入大、周期长,对基层持续管理形成严峻考验,偏远地区和水资源匮乏区域的养护难度更大。三是乌兹别克斯坦造林项目依赖于政府的拨款以及国际援助,资金不确定性较大,项目推进和养护工作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四是乌兹别克斯坦各地区实施植树造林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差异性较大。有些地方缺乏足够的规划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能采取有效的后期管理和生态监测措施,导致实际效果不显著。(廖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