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科技成果

辽东山区退化天然林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号lyig10039749

项目名称辽东山区退化天然林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人 尤文忠 张慧东 魏文俊 颜廷武 方勇 王睿照 毛沂新 冯健 秦静 董莉莉

完成单位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

年份2020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地域分类 辽宁

主题词 辽东山区 退化天然林 高效培育

获奖信息2020年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 2等奖

主要内容  辽东山区现有天然林180余万hm2,林分退化严重,主要表现为:林分生产力低、稳定性差、珍贵阔叶树种稀少、龄组结构不合理、天然更新不均匀,生态关键种或目的树种种源缺乏,尤其是部分柞林退化尤为明显,造成了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退化的天然林靠自然力已经难以在短时间实现向区域顶级群落的正向演替,及时采取科学的措施恢复与再建已经退化了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已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本项目通过森林生态站长期定位研究与经营模式试验,针对辽东山区退化天然林提出了多项高效培育的多目标经营技术,攻克了区域退化天然林生态恢复的多项关键技术,保证辽东山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可持续,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控制水土流失等生态退化和区域生态安全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创新性成果:(1)构建了区域地带性顶级群落(原始阔叶红松混交林)林分和优势树种的一元、 二元空间结构参数,揭示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组成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区域典型退化天然林生物、土壤和能量利用等退化特征参数,为区域退化天然林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2)提出了基于生物-土壤养分相结合的区域退化天然林群落量化分类及特征因子,揭示了影响区域退化天然林生态关键种更新与林冠层结构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生态关键种组成调控技术,为退化天然林生态关键种的更新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撑;(3)创新提出包括退化柞蚕林生态恢复封育、中幼龄林抚育间伐和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营建等技术的退化柞蚕林生态恢复技术体系,有效解决退化柞蚕林生态恢复与经济收益的矛盾,为退化柞蚕林的生态恢复开辟新路径;(4)开展了核桃楸种源收集和良种选育研究,建立了区域核桃楸种子资源库,筛选出区域优良家系5个,并建立了核桃楸良种选育和育苗技术体系,创新提出了天然次生核桃楸林改造果材兼用林高效培育技术;(5)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开展刺五加林下栽培和林下参栽培等多项退化次生林生态恢复利用技术并进行了示范。
该成果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辽宁日报》等多家媒体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已在辽宁省的丹东、铁岭、抚顺等地区广泛推广应用,累计应用推广23.9万亩,新增经济效益2.16亿元。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广大林区林农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果辐射吉林、黑龙江等地,促进了区域天然林提质增效,维护了生态安全与木材安全,生态效益巨大。发表学术论文26篇,授权国家专利3件, 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0部,参编专著1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